9月8日上午,开发区科技创新局联合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以下简称“湖大研究院”)组织召开增城区科技型企业面对面恳谈会,强化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开发区科技创新局主要负责人、湖大研究院、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众山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和德轻量化成型技术有限公司共15家企业参加会议。会上,15家企业代表分别结合实际,介绍了企业发展规划、项目资源和科研工作开展情况,并充分肯定了增城在区位、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大家一致认为,增城是产学研项目落地的极佳选择,未来将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进一步与我区优势产业加强合作,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为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做好支撑。湖大研究院主要负责人围绕“全力打造一流研发机构,强力赋能增城创新发展”进行主题发言,介绍了研究院建设进展和工作计划,指出研究院服务企业需求、赋能增城发展,积极探索“政-用-产-学-研”五位一体的运营新模式,将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方面求真务实、创新突破。开发区科技创新局主要负责人在会上指出,增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未来创新轴的重要节点,经济发展迅猛、产业基础雄厚,是一座集机遇、魅力、宜业宜商属性于一体的创新之城。今年以来,全区高企申报完成率和科小企业入库进度双列全市第一,研发经费填报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广州市高水平企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高企服务工作站等多项工作实现了“零”的突破。她表示,增城科技创新部门将一如既往提供最优质、最便捷、最高效的服务,全力支持各类项目在增城茁壮成长,推动政企合作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未来。01抢抓发展新机遇紧紧围绕科技强区、智造立区战略部署,以广州东部枢纽片区规划建设、开发区扩区升级为契机,主动融入南沙粤港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发展大局,高效率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高水平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高起点推进侨梦苑“一苑多区”发展模式,高质量集聚各类高端创新资源,全方位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活动。02培育发展新动能 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充分发挥园区招商主体作用,着力导入一批科小企业、高企、行业“隐形冠军”等科创项目;依托湖大研究院、电子五所等重点平台,着力吸引一批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创新科研团队、各学科带头人和行业技术领先人才。毛纬经/摄03释放创新新活力 立足主导产业优势,依托重点平台载体,与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重点企业、科学家团队等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大力推动一批重点高校、大院大所、科研平台落户增城。积极引导、推进电子五所、增科院、中汽研等重点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并鼓励各类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配套深化合作,推动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盟、联合实验室。电子五所 摄影:闫鹰04提升服务新效能 探索成立区高新技术企业协会,谋划建立区科技孵化器创新中心,推进设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为企业落地、孵化、融资提供全链条服务。同时还要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服务员”,紧密跟踪招商项目进展,协调解决企业核心诉求,全力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来源: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惠瑜编辑:刘樱洁责编:黄家荣、林汝嫦审核:朱卓东、冉悦文
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增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踔厉奋发新时代,不断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奋力谱写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增城篇章。即日起,广州增城发布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系列报道,全方位、多层次展示十年来增城各领域改革创新、奋力前行所取得的宝贵经验与辉煌成就,全面展现增城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过去十年如果要形容增城的发展“快”字必在其中具体落在经济发展领域一定绕不过“增速快”党的十八大以来历经撤市设区的增城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势头迅猛GDP从2012年850亿元上升到2021年1266.66亿元尤其是近年来增城牢牢把握“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以及前海、横琴平台和《南沙方案》落地实施等发展机遇坚持产业立区强区逐步构建起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有效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广深两大都市圈衔接地带,增城变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不断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迸发活力,朝着广州东部门户大步迈进。正如增城区主要领导在今年8月公开说道,“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增城已经具备相对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基础,增城的未来值得期待。”作为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增城坚持产业立区强区,聚焦实体经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培育“芯”“显”“车”三大特色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近年来,增城先后引进了广州国显(维信诺)全柔AMOLED显示材料、超视界第10.5代高清显示器、康宁显示科技等重大项目,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崛起。增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广深港澳科创走廊重要节点,联结穗莞深的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充足的空间让增城在城市区域竞争中信心十足。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增城经济主阵地、主战场,承载着众多期望。目前,增城正推进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容提质,将扩容到302平方公里,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承载力显著增强。同时,以“土地集中连片开发、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为考量,将开发区“一区多园”与广州东部枢纽、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广州科教城等重大平台,以及新塘站、增城站、增城西站三大交通枢纽串联成片。其中,高起点规划建设的广州东部枢纽将纳入全市发展战略。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创新科技愈加凸显出根本支撑的作用。近年来,增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积极对接广州“一区三城”创新布局、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谋划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一批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先后推动工信部电子五所、湖南大学研究院、增科院高新产业孵化器等高端创新资源落户增城。增城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投资者用行动投下了“信任票”。以今年为例,大湾区投资最大的封装项目——广东越海集成技术项目、大型央企投资重点项目——中企云商轨道交通智能运维装备产业链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增城。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城搭建“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信息平台。例如聚焦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改革项目筹建工作机制,扶持企业加快度过初创期。通过最近半年的实践与磨合,产业项目筹建逐步进入了“快车道”,立高、途虎、富田日捆等重大项目同步开展用地平整和规划设计,成效明显。立高食品总部基地项目效果图在激发市场活力方面,增城通过流程再造、精简环节、承诺审批、并联审查等综合举措,推动实现“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擦亮 “审批加速、服务加码、效率加倍”的服务品牌。此外,增城还对标对表广州市中心城区,引进华师附中、执信中学等一批省级名校到增城办学,推动南方医院、市妇儿中心等优质医疗资源落户,全力抓好人才公寓、人才租赁住房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打造低成本、高品质生活环境。来源:区融媒体中心,记者何秋玲,制图黄耀枢编辑:刘樱洁责编:黄家荣、林汝嫦审核:朱卓东、张慧芳
(记者姚玉函 凌云)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深远、内涵丰富、催人奋进,在增城各界青年中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增城青年一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望百年、展望复兴、寄望青年,充分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青团的重视关怀和对青年一代的关心关爱。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跟党走,在增城新时代发展大潮中提升能力、锤炼本领,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 为党和人民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让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这是习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也为新时代有志青年指明前行方向。”区公安分局团委书记谢奚如说。身为一名基层团干,谢奚如始终坚持为党育人,坚定不移跟党走,团结带领区公安分局青年干部紧密围绕全区工作部署,在疫情防控攻坚、重大节点安保维稳、社会面警情压控、突出违法犯罪打击等各项中心工作中冲锋在前、敢打敢拼、忘我坚守,为守护我区社会治安大局平安稳定奉献青春亮色,展现出增城公安青年铁军立志新时代的青春风采。由于个人的出色工作,谢奚如获评2021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我将以荣誉为新的起点,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谢奚如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深入推进分局青年队伍‘四项治理’、强化新警职业规划培养、扩大青年民警推优入党名额比例、常态化开展青年民警业绩比武和专项表彰为载体,为党和人民奋斗,在青年中营造担当作为、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投身新时代发展大潮 让青春绽放异彩区科技创新青年代表、广州增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增科院高新产业孵化器总经理黄岳钧第一时间收看收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了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亲切关怀、殷切期望和对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他将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并将其转化为行动融入工作中。近年来,增城区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工作蓬勃发展,各项有利于青年创新创业的人才科技产业政策纷纷出台,侨梦苑“一苑多区”政策更是吸引了众多港澳台侨青年来增城发展,各类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加速发展,青年人才加速集聚。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增科院孵化器今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增城区第一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实现了重大突破。“作为增城的科技工作者,我们将不忘初心、感恩上进,奋勇争先,继续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创新、产值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砥砺前行,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增科院各项工作开展,争取以更优异的成绩为增城区科技创新出新出彩,为我区做强做优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贡献力量。”黄岳钧说。自觉担当重任 深入基层一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我们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的期盼,激励我们在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不断突破自我、奋勇前进。”收看收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之后,区乡村振兴青年代表、荔果源(广州)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立志倍感振奋,“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一言更是成了她的座右铭。早前,陈立志在广州一家跨国企业从事物流供应领域的相关工作,逐渐萌发了“将家乡荔枝推广到欧洲乃至全球”的想法。 2018年底,她回到家乡增城,在省级荔枝专业村四丰村创办了荔果源家庭农场。经过3年的努力,荔果源已经搭建起2个单品供应链条,孵化了2个独立品牌,成为华南叮咚买菜、上海盒马生鲜、华北华联高超、抖音网红直播、社区大团长等主流渠道头部客户的合同产地直供供应商。同时,荔果源通过分股合作、溢价收购、返利分红、荣誉共享等方式来实现与农户的合作,累计带动农户超200户,累计带动的种植面积超5000亩。2021年荔果源被评为“广东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增城区农村基础电商服务站”。总书记强调,“越是往前走、向上攀,越是要善于从走过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陈立志表示,目前自己正在投资建设荔果源的农产品集成供应链基地,带动更多农户共同发展,最终真正实现把增城荔枝品牌化自主出口的目标。让时代命题 用奉献作答“增城是一座青春之城,青年是经济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区青年志愿者服务协会会长石子豪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饱含对中国青年的深切勉励和殷切期望,让他备受鼓舞与激励,也更坚定了前行的信心。2020年12月,增城区青年志愿者服务协会成立。作为协会会长,增城青年石子豪充分发挥新媒体行业从业者的资源优势,带领协会会员共同发动全区青少年一起参与志愿服务。短短一年多时间,区青年志愿服务协会先后组建了疫情防控青年志愿服务队、“河小青”志愿服务队、“林小青”志愿服务队、文明交通青年志愿服务队、心理健康青年志愿服务队、华商云上辅导志愿服务队等品牌志愿服务队伍,累计开展疫情防控、生态文明、禁毒普法、困境儿童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及培训超100余场,参与青年志愿者超5万余人,累计服务人次超过10万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志愿者,在今后工作中也会尽职尽责完成协会的各项工作,继续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勇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石子豪说。点亮理想之灯 发出信念之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共青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必须时刻把为党和人民培养人的工作贯穿始终。”区香江学校少先队辅导员乔安妮说。中国少年先锋队是党创立的少年儿童群团组织,少先队辅导员则是党的少年儿童思政教育工作者。乔安妮表示,作为一名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自己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把促进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把政治启蒙教育作为工作重心,加强学习、勤恳履职、勇于担当,满怀激情坚守在少先队事业工作一线,帮助少年儿童迈好人生“第一步”。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将以培养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理想为己任,坚持党建带团建带队建,积极做好少先队工作;同时,规范和加强少先队推优入团、着力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他们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黄岳钧,增城区第三届人大代表,广州增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南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研究院增城分院执行院长,广州市工信局专家,东莞市科技评审专家,东莞市工信局专家,东莞市委统一战线智库专家,致公党广东省委社法委委员,致公党东莞市委经济委员会主任。曾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10余项,获省级奖科研奖励1项。2022年获评“广州市增城区创新创业服务领军人才”。4月22日,科技部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广州增电科学技术研究院(简称增科院)上榜,成为了增城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了增城区国家级科技创新载体零的突破。从正式运营到建成国家级孵化器,增科院仅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建成国家级孵化器的战略目标。项目高速高质量推进背后,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人员的努力付出,区人大代表、广州增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岳钧便是其中一员。黄岳钧介绍,科技企业孵化器,即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通过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服务支持,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完善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繁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2018年9月,他受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简称电研院)的委托,来到增城建设新型、专业化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增科院。为了全身心投入到增科院运营管理,他辞掉了大学教授职务,全职进行创业。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为了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到增城发展,三年来,黄岳钧坚持当好人才政策宣传者,他不辞劳累,驾车奔波于深圳、东莞等地,拜访了近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向企业相关负责人一对一耐心地讲解增城科技创新、研发补助、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和侨梦苑“1+2”系列政策,以及人才支持、科技金融等政策。黄岳钧深知,只有不断扩大增城人才政策知晓度和覆盖面,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来增城发展。2019年年底,增科院各项工作刚启动不久,世界就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在这期间,黄岳钧坚定信心,带领团队克服种种挑战,迎难而上,在自身资金链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坚持给在孵企业提供免租、金融担保及资源对接等服务,使招商工作、成果转化和产值培育迎来了逆势增长,并在三年内达到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标准,成功通过了疫情带来的种种考验。近年来,我区出台了富有竞争力的人才科技产业政策,侨梦苑“一苑多区”形成了1个核心区+9个分园区格局,各类创新平台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速喜人,创新人才加速集聚,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效应初步显现,整体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我区科技创新领域还存在许多不足。”黄岳钧说,主要是科技创新总量还有进一步成长空间,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在增城取得重大创新突破的成果依然稀缺,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还刚起步,离省委市委全过程创新生态体系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我区科技创新领域不足的问题,黄岳钧表示,他在用心管理好团队的同时,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参与到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当中,特别是积极在科技创新工作上建言献策。“作为科技领域的人大代表,我将持续重点关注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穗莞深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议题,充分调研深入研究,结合本职工作,为我区科技创新工作建言献策,当好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为增城在广州东部枢纽的总体定位上建设科技强区方面贡献力量。”黄岳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