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增城区举行第二届“增创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仪式上,政校企研多方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人工智能+北斗”综合实训平台,打造“国芯”集成电路产业学院,争做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广州样板”。第二届“增创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举行颁奖仪式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广东正加快建设制造业战略人才力量。“增创杯”了扩容制造业人才蓄水池,发掘出一批质量双优的科创产业项目。这是增城区人社局培育新兴产业、发掘新动能的缩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前,广东在新的高度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广州增城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制造业当家的决策部署,坚持产业立区、制造业强区,精准发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广州市人社局与增城区人民政府携手,全力打造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领域的改革试验田和先行示范区。增城人社工作正以无限创意激发市场活力,勉励企业家在市场竞合中敢想敢做,鼓励技术能手在工厂车间追求极致,激励科研人员在产业前沿奋力攻坚,着力为做优做强制造业家当和稳定经济大局提供有力支撑。“增创杯”跑出“双创黑马”我国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创杯”为有理想、有热情、有能力的青年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舞台和交流平台。第二届“增创杯”共覆盖全区20多个孵化载体、16所区内外高校院所,吸引了331个项目报名参赛,比上一届增长了29%,两届累计参赛项目566个。第二届“增创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现场同时,本届大赛加大了扶持力度,不仅设立50个奖项,还增设“优秀组织奖”,鼓励各界携手挖掘优秀项目;总资助资金逾125万元,相比去年增幅超25%,两届累计奖励达225万元。大赛获奖企业还将获得“6(政策支持、融资支持、培育孵化、展示交流、创业补贴扶持、创业担保贷款)+N(其他各类支持措施)”创业支持。增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紧抓广州东部枢纽发展重大机遇,全力打造“车、显、芯”全产业体系,推动创新创业工作开展,为高质量就业与科技创新、科学发展蓄势。青年人在此创新创业恰逢其时、正合其势。“我们始终坚持尽心扶持每一次青年创业,悉心呵护每一个创新项目,全心为青年高质量就业创业助力。包括‘增创杯’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品牌活动创新,激活了就业创业一池春水。”该区相关负责人谈到。“参加‘增创杯’比赛,我们团队重新梳理了公司的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和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了任务使命。”港澳台及华侨华人组一等奖获奖企业、专注于新型屏显技术和电子元器件产品研发的鸿显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岳钧表示,未来企业将继续努力进行技术市场转化,同时带动更多更好的港澳台项目扎根增城。增城坚持产业立区、制造业强区,精准发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今年的赛道中,创业萌芽组共182个、企业初创组共63个,累计超七成属于崛起中的“新势力”。两年来,增城区“增创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犹如一股强劲的“引力波”,凝聚起超过500个优秀企业和项目,在乡村振兴、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高新技术、新能源及新材料、文化创意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黑马”。“我们看到了很多技术含金量和市场成熟度较高的企业,比如一些创新材料的应用面非常广泛。”“增创杯”专家评委之一、广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清华珠三角研究院副院长吴邦明表示,“增创杯”参赛项目有很大的成功可能性。政校企研合作做强制造业家当“增创杯”颁奖仪式现场,还举行了政校企研签约仪式——增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别和广州市技师学院、广东拓思软件科学园有限公司、广东省新时空位置网创新研究院,以及广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多方合作签约。大赛主办方增城区人社局架起校企合作桥梁,校企双方将紧密对接北斗研究和应用领域,共同完成北斗领域的专业建设、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制定北斗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建设方案,开展学生岗位实习、专题培训、师资培训等。“增创杯”颁奖仪式现场,政校企研签约仪式这些举措将围绕国家制造业的需求,培养能从事智能制造工程方面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增城区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以广州市科教城正式启用为契机,充分拓展政校企资源共建共享,与签约各方在科教城共建“人工智能+北斗”综合实训平台,为增城区智能制造产业培养技能人才,打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广州样板”。北斗+智能机械属于“新工科”方向,注重多专业交叉融合、突出智能技术应用为特色,涉及卫星导航、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区块链技术应用等多个专业,涵盖机器人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前沿技术。“复合型技能人才一直是企业刚需。”签约方代表、广东拓思软件科学园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曾子丹表示,“我们公司将以软件测试、信息安全、北斗应用等技术及平台赋能学校相关专业,与校方共建人才培养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及创新基地,共同推动人才就业。”在新征程上坚持制造业当家,瞄准重点方向,地处广州东部枢纽的增城,正通过引进打造通过布局增芯等一批规模大、能级高、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在“芯”的格局上挺起广州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增芯项目动工现场颁奖仪式上,增城区人社局还与市技师学院、广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制订“增芯”人才培养计划。政校企共同打造“国芯”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开展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师资培养、实训室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公司会派导师进驻学校。”广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发展副总裁何少平介绍,“学生在校培养阶段,我们就与之进行深度互动,鼓励在校学生到企业实践,同时鼓励员工到学校继续深造,这是一个双向的、持久的过程。”全链条要素赋能现代产业体系创新的种子已经播撒,创业的激情正在升腾,增城在大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强实体经济的道路上风华正茂。这里有政策利好——“增创杯”乡村振兴组一等奖获奖企业广州市科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主管刘燕说:“增城区一直支持我们发展,2021年我们获批一块20亩工业用地,这次参赛将是我们企业落地增城区的首发亮相。”这里有平台加持——增城为寻找投资机会的企业提供了平台。企业初创组一等奖获得者广东醇氢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华波表示,参加“增创杯”大赛,既能将成果和产品展示给外界,又可借助投资界资金加快发展。增城开发区创新要素涌动,产业生机盎然一批批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创新创业者,正在纷纷进驻扎根。增城区人社局表示,该区举办“增创杯”以落实“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结合港澳台青年及华侨华人创新创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开发本地特色创新创业品牌。增城还将依托赛事,完善“培训提升-展示交流-要素对接-成果转化”的创新创业生态链。制造业当家,说到底是人才当家,要突出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广东正加快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锻造制造业当家的“主心骨”。应时而动,顺势而为,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增城正加快行动步伐——增城区通过“增创杯”等赛事平台和系列创业就业服务,打通“政、产、学、研、金、用、服”全链条要素,培育发掘更多制造业人才,赋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区首个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与运营的创新创业平台——侨梦苑,积极引进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全力打造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创新创业承载空间。增城首个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与运营的创新创业平台——侨梦苑截至目前,增城区登记运营科技企业孵化载体26个,登记面积37万平方米;侨梦苑分园区达11个,累计引进项目601个,引入各层次人才353人。3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累计进驻企业625家,累计带动就业5112人。“一份份成绩单背后,蕴含着增城区蓬勃的制造业发展活力。在这片热土,青年创新创业必能实现参天生长,势不可挡!”增城区政府领导表示,该区将持续深化双创服务,做强产教融合,力争把“增创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品牌继续打响,让增城“创业摇篮”的形象深入人心,为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来源丨南方日报编辑丨李乐仪责编丨严洁君编审丨邱晓清审核丨赖燕凌
近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了广东省2022年认定的三批高新技术企业备案名单,增城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首次突破700家,创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完成率和总量增速排名全市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完成999家,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二。 今年以来,增城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抓实科技服务业发展,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整体科技实力显著提升。 2022年增城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量达385家,同比增长24.3%,完成市下达全年目标(277家)的138.90%,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一;2022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首次突破700家,达到738家,同比增长31.08%,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2022年增城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999家(2021年583家),同比增长71.36%,完成年度目标任务(932家)的107.19%,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二。 2021年,增城区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首次突破30亿元,达到34.5亿元,研发投入比上年增加6.12亿元,同比增长21.55%,增速位列全市第四;研发强度连续两年实现正增长;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为2.72%,较上年上升0.05个百分点,是广州市四个正增长的区之一。 2022年多项科技创新工作实现零的突破。围绕增城区重点产业引入高端创新平台,支持企业采取自建、联合、引进等方式布局一批科技研发平台。首家新型研发机构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注册落地并高效运营;先后推动元宇宙产业学院、先进材料联合实验室等5家产业研究院创建,推荐17家企业申报2022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电二局、中新汽车成功认定广州市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填补增城区高水平企业研究院空白。目前,增城区已建成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9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广州市高水平企业研究院2个。中新镇莲花出水农科小镇获批第八批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增城区首家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广东北控环保装备有限公司入选2022年广州“种子独角兽”企业榜单,广州新莱福磁材有限公司入选2022年广州“高精尖”企业名单。 科技孵化载体建设提质增效。增科院成功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增城区国家级孵化器零的突破;新增2家市级孵化器。目前,增城区市级备案登记孵化器20个,登记面积34.32万平方米;众创空间6个,登记面积2.95万平方米。持续拓展侨梦苑“一苑多区”,2022年已推动2家园区通过侨梦苑分园区评审,建立侨梦苑创新创业驿站5家,2023年可形成“1个核心区+13个分园区”发展格局,努力实现“一园区一特色”。
2022-11-21 来源: 增城日报2018年,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牵头,联合院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等建立起广州增电科学技术研究院(下称“增科院”)。短短4年时间里,便创造了7个“增城第一”的成绩记录。尤其是近3年,以最快速度实现“三连跳”,成功从市级孵化器跻身国家级孵化器行列。就在今年9月底,增科院还被评为首批“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建设广州市级试点园区。 数据显示,2021年,增科院新增在孵企业20家,增速为58%,孵化总产值2.5亿元。“预计今年孵化总产值将达3.5亿元左右,增速将长期保持在30%。”谈及未来,增科院执行院长黄岳钧博士信心满满。他表示,增科院将始终以“走前列、树标杆、做表率”严格要求,主动做好服务,整合产学研资源,加快提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质量,通过人才引领,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为科技人才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为区域科技产业发展贡献增科院力量。 研发费用占企业过半营业收入 成电检测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研究院下属产业化公司,为增科院重点引进的企业,运用专业的检验检测技术和实验室对电子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目前主要服务新能源汽车和电子电器领域,解决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对原材料、零部件等的检验检测和产品认证需求。 日前,记者走进成电检测环境可靠性实验室看到,20多台大型设备正在运转,给客户送来的诸如侧踏、车载多媒体等零部件样品进行检测。根据不同样品种类,设置不同参数和天数,24小时不停测试样品在温度(极高或极低)、酸碱性等环境下的耐受性,最终出具相关认证报告。 “整个过程中,出具报告这一环节相当重要,直接关系到零部件样品的成败。”成电检测公司经理阮俊杰说,公司现有30多位科研人员,拥有Cnas认证和Cma认证,涵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项认证服务。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成电检测的认证能力得到了认可。目前,公司客户涵盖广汽、小鹏、长安等新能源汽车厂家。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成电检测的业务量也不断增加。根据估算,企业今年营业收入15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成电检测今年投入了近800万元用于研发,包括人员投入、设备投入、技术攻关费用等。 实验室内,新的生产线已经划分好位置,机器设备也已到货等待安装。“现在就等用电保障了。”阮俊杰说,两年多来,在增科院的帮助下,企业快速应对疫情及市场变化。未来,有信心将公司打造成为增城电子检测领域知名品牌。 人才引领带动创新发展 在增科院办公楼首层,一入门,便能看到陈列在两侧的展板,详细介绍园区发展情况。其中左侧一列全部是鼎鼎有名的人才简介。 增科院成立之初,便被定位为增城区国际高端人才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由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电子科技大学陈雷霆教授担任院长,并引进美国国家工程院陈世卿院士团队,中国工程院刘人怀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福田敏男院士、蒋梁中教授团队,以及国家级专家、电子科技大学罗蕾教授,哈佛大学博士后毕海,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李铮博士等20余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初步形成以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带动的示范效应。 目前,增科院共有1.5万平方米孵化场地,在孵科技型企业36家,累计培育引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三年规划产值过亿元的5家;2023年预计引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规模以上企业9家。在孵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芯片、精密仪器、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200余件,连续三年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羊城杯、增创杯等比赛上获得优异成绩。 “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我们为入驻企业提供工商注册、创业辅导、技术支持、市场对接、金融服务等多层次精准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黄岳钧表示,聚焦增城产业迫切需求,增科院依托电子科技大学,通过人才赋能、技术赋能和市场赋能,探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正着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电子器件检测、车联网安全服务等领域持续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增科院2022-11-11 21:31:26 增城新闻:增城区第一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增科院孵化器.mp4记者从广州增电科学技术研究院获悉,从市级孵化器到国家级孵化器,增科院只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实现增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零”突破。近日,记者走进增科院,了解园区发展情况。(来源:增城区融媒体中心,文/作者:何秋玲,摄/作者:郑景宇,编辑:王斌,责编:列展文)https://yuezengcheng.gz-cmc.com/pages/2022/11/11/a9129f2603914b69bbef2375473d44ec.html?shareAppId=78fa6d06b0dd4f27abf341e5efde035a&channel=weixin